1、我国橡胶制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量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步人橡胶制品大国的队伍中;但从质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橡胶制品产业仍需要不断进步,橡胶制品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一方面,我国的橡胶制品产业对原材料的依赖性较为严重,橡胶制品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国橡胶制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市场上大部分属于中、低档产品,且橡胶制品产品美誉度差,在世界橡胶制品行业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
要想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我国橡胶制品产业发展由“橡胶大国”向“橡胶强国”的转型发展,我国橡胶制品产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通过发展橡胶制品产业集群的资源集群、科技创新、分工合作、协同制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优势,进而提升我国橡胶制品产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省份的橡胶制品产业已经呈现出集群化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橡胶制品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根据我国橡胶制品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橡胶制品产业集群还存在这企业分布极为分散、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分工协作能力较为薄弱、产业服务平台不健全等严重问题,地限制了我国橡胶制品产业的集群化建设与创新,不利于我国橡胶制品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橡胶制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通过我国橡胶制品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力的提升,带动我国橡胶制品产业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缩小与发达间的差距已经迫在眉睫。
2、我国橡胶制品产业研究现状分析
根据已有文献分析可以发现,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橡胶制品产业发展进行系统性分析的研究不是很多。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我国橡胶产业的生产与消费趋势预测、我国橡胶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或我国某一区域内容的橡胶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等。刘海清等认真分析了我国近年来橡胶生产、品种、生产成本和收益、加工等方面的情况,并为我国橡胶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傅国华从空间视角出发,设计了以国内三大农垦企业(以海南农垦为核心)为链核的海南一东盟橡胶空间产业链的模式,为我国橡胶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理论指导。王芳等则通过对中国橡胶产业的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退壁垒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中国橡胶产业组织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大多数橡胶企业具有区域性特征,产业规模偏小,规模不经济;橡胶产业呈现出垄断与过度分散竞争并存的格局;橡胶属于高风险、高回报产业,产业进人壁垒较高。李俊立等依据我国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构建了一个较为、适用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我国橡胶产业发展、加快橡胶流通体制改革,为提升橡胶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罗萍等对广东垦区橡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指出目前广东橡胶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少手从合理选择种植品种、管理新一代胶园、加强抗寒抗风栽培管理措施、加强橡胶与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广东橡胶产业发展的建议网。傅新通过对税收政策影响我国橡胶产业发展的现实考察,提出加强政府税收筹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看出,尽管国内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橡胶产业发展进行了的探讨,但目前研究成果中仍很少以橡胶制品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我国橡胶制品产业发展问题,大部分文献是以橡胶产业为研究对象,或对某一地区或省级橡胶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零星的对我国橡胶产业整体的研究也仅停留在肤浅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层面,没有进行系统深人的剖析,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